第602章 从铜开始(2 / 2)

徐庶眯眼找了片刻,而后竟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

裴潜道:「铜矿多在吴蜀。」

「兄长所言极是。」裴徽从容说道:「不知徐侍中与兄长是否记得一桩典故?前汉文帝时有一人唤作邓通,甚为得宠,就是经常替汉文帝吮痈的那人。汉文帝赐了邓通一座铜山,准他自己铸钱,那座铜山就在蜀郡严道县,就是此处。」

裴徽用手在舆图上蜀郡成都西南的位置敲了一敲:「此地现为蜀贼所辖。离大魏甚远,故而此地之铜不能为大魏所用。」

数年之前,刘备在蜀地曾将蜀郡拆出了汶山郡和汉嘉郡来。当然,大魏是不认的。故而在大魏的舆图上,汉嘉郡的严道县依旧属于蜀郡。

「除了严道之外,蜀地铜矿还有邛都丶俞元丶来唯丶贲古丶灵关丶哀牢丶堂琅等处。而现为吴贼所辖的铜矿就更多了,丹阳丶故鄣丶郴县等等,不一而足。」

徐庶捋须说道:「吴蜀都不缺铜,只有大魏缺铜。但军器要用铜,朝廷赏赐兵将丶赏赐大臣都要用铜,故而百姓之中少有铜钱可用。」

「单单降了百姓税赋还不够,大魏百姓又不能总是这样以物易物,那不是连汉朝都不如了吗?想要恢复民生,铜钱产量也要及时跟上来的。总而言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想弃了屯田做些立足长远的事业,就是这般麻烦。」

裴潜却看向了自家亲弟:「那大魏辖区之内就无铜矿了吗?文季,我们裴氏世代居于河东,河东就有铜矿,我记得清清楚楚,不会错的!」

「兄长所言甚是。」裴徽回复道:「河东当然有铜矿,但近年来开采的也不多。若说铜矿,天下各处内当以丹阳郡为首。而大魏境内小些的铜矿也多,或是不利开采,或者表层易采的都被采光。如今唯二算得上能大规模开采的只有两处,一为河东丶一为彭城,但据说也都没有吴蜀两国的铜矿容易。」

徐庶在旁轻声说道:「洛阳与河东,合肥与彭城吗?」

裴潜丶裴徽二人同时看向了徐庶。

很明显,徐庶之语点出了两个重要的地名,分别是洛阳与合肥。原本只有一名将作大匠的将作监,如今竟也扩到两人,裴徽在洛阳将作丶主管兵器甲胄及军用器物,而河东铜矿离洛阳又近,彭城铜矿离合肥不算太远,这是要让两人分别管理的意思?

徐庶见裴氏兄弟看向自己,不由摇头道:「我大约想清楚陛下今日让我们来的意思了。」

裴潜背着手站起身来,看向自己的亲弟裴徽,缓缓说道:「文季,在当下若要增加铜矿的产量,有什麽法子可以用?」

「这……」裴徽是个实诚人,犹豫了几瞬,拱手说道:「虽说大体能猜度出来,但这是要禀报陛下的事情,我实在不敢怠慢。兄长且容我到外面去唤将作丞来,这般细情我还不知。」

「去吧文季。」裴潜笑了一声。

身为侍中,徐庶和裴潜的日常工作就是随侍皇帝旁边,乃是与外朝官相对的内朝官。侍中的工作重心就是围着皇帝转,与皇帝相关的话题自然是避免不了的,故而朝中官员往往避讳的议论皇帝,倒成了侍中间的正常事情。

徐庶问道:「文行,建安年间你曾在代郡为任,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又为陛下去代郡左近徵召胡人。若以你来看,汉人能做的事情,胡人能不能做?」

裴潜看了一眼徐庶:「能差多少?无非是习俗不同丶语言有隔丶制度不一罢了。」

「能不能种田?」徐庶问。

裴潜答:「自是不愿种。」

「不愿和不能可是不同。」徐庶小声接话。

「昨日晚上陪陛下用膳后散步的时候,陛下不是说了昨日下午与阁臣们的议论麽?」裴潜轻声说道:「我也是在代郡做过太守的,雁门郡的事情与代郡也差不了太多。春季之时陛下下令往雁门郡外迁了两千人,还配了五百乌桓。近一年的时间都用在盖房子和开垦撂荒已久的生田上了,这还要再建坞堡,事情多着呢。若要将生田变成熟田自给自足,就算广种薄收丶不及田土面积来算,也要再过两丶三年的时间。」

「陛下是知情的。」徐庶跟了一句。

「陛下当然知情。」裴潜随即说道:「故而司空在说想将鲜卑人迁到西平郡的时候,陛下也没半点反对。朔方丶五原丶云中定襄四郡已经弃了,一时重新占据不易,在这个前提之下,草原诸胡的人口能少则少。」

徐庶哼了一声:「重点在于这个『少』字。今年卢侍中带了三千匈奴轻骑回大魏,在襄阳时并未派上太大用处,好在也没添什麽大乱子。」

「从胡人抽兵是一种『少』法,将鲜卑移到羌人处是一种『少』法,如果还有其他能让胡人减少的法子,朝廷或许也是会用的。」

裴潜略有些感慨:「是啊,就看这个法子是什麽了。」

「那若让鲜卑人做工呢?」徐庶又问。

「倒也未必不可。」裴潜笑了一声。(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