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宝龙出品,必是精品(求订阅,求月票)(1 / 2)

/>

京城的事搞定之后,林凡、陈惠依、潘强第一时间回到了沙城。

京城已不是他们能呆的地方了,因为改革方案公布出来后,车企老板们炸开了锅。

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部分国企老板对于宝龙入股欢欣不已,伴上这么个大靠山,不仅又活过来了,还会活得更加滋润。

毕竟,如果没有资本的注入,没有强有力的支持,他们终将面临倒闭的命运。

倒闭就意味着他们的价值无限接近于零,拿出一半的股权,即能获得资本的注入,又能获得宝龙的支持,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而那些被抛弃的车企厂子老板简直对林凡、对宝龙集团恨得牙根痒痒。

因为大部分车企工厂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便不会再留在京城,也不会缠着政府要扶持要支持,他们便显得势力薄,不会有人在意他们了。

这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扶不起的阿斗,谁又会花时间与精力,甚至资本与资源砸进没有回报的无底洞?

对于宝龙集团,对于林凡来说,这次事件却是一个契机。

因为宝龙成立至今,一直没有涉足A级车市场。

虽然mPV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A级车。

但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定位也不同。

不然也不会有面包车与轿车之分了。

毫无疑问,在汽车市场,A级车的市场是所有车型中占比最大的。

因为十万左右的价格能买到一辆小车代步,是很多低收入者或工薪阶层的首选。

而这些人不光是在天朝,就算在发达国家都是占绝大多数的,豪华车对他们来说是泡影。

宝龙集团之所以一直没有涉足A级车市场,就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同样也需要十分庞大的生产车间与仓储用地。

而每辆车的利盈却相对比较低,宝龙集团有能力制造利润较高的车型,自然就不会涉足A级车市场。

当然,宝龙mPV例外,因为那是林凡首次涉足电动汽车这个行业,那时的生产条件也非常有限,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整个老厂区加上并购的原大发汽车制造厂,二十多万平方米的工厂,只是生产A4与mPV两款车型远远不够。

如果给宝龙集团老厂更大的厂区,更大的生产车间,更多的生产线,这两款车产能再提升两三倍,也不愁车子卖不出去。

所以说,mPV与A级车其实就是密集型产业,需要庞大的产业基地,大批量的生产线,数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的职员与员工。

所以,林凡一直没有造A级车是有原因的。

现在,最终有二十八家车企与组装厂摆在那里。

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生产基地与生产机器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