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皇弟(2 / 2)

“母后,没错,朕是想举办狩猎大会,今年多灾多难的,趁此机会,正好让大家放松一下。”

太后在侍女的搀扶下坐起来,她缓缓点头,“皇儿说的没错,是该让大臣们的心松松了。”

见母后支持自己的决定,司徒轻柁高兴极了。

他急忙道:“母后,您也好久诶出宫了,不如趁此机会,也跟着儿子出去转转,不会风餐露宿,女眷们可以在行宫呆着。”

见皇帝来了兴致,太后也不想推辞,就答应了,“可哀家这身子——”

“母后放心,这群太医都不是无能之人,一定能治好母后的,这样,儿臣把三弟叫回来,让他陪着您。”

当朝皇帝的三弟,正是跟他一母同胞的司徒博铮,如今还在边疆。

当年他离开京城,好久才会回来一次。

果然,听见三儿子的名字,太后的眼睛都亮了。

“皇帝说话算话?”

“母后放心,朕马上修书一封,让三弟赶紧回来。”

虽然心中有些失落,可这么多年过去额,他也不是当年那个跟弟弟抢夺母亲宠爱的小孩子了,这些,他还受得住。

很快,皇帝的指令就从京城发出,不久后,曲妙凌也收到铮王就要回京的消息。

“铮王?”

看见下属穿回来的信儿,曲妙凌的眼睛逐渐睁大,他怎么会回来,他不是跟皇帝闹别扭吗?

可曲妙凌同样知道,在太后心里,这个铮王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

要是他回来了,这京城中局势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她永远都不会忘记,上一辈子,司徒怀渤带着自己去见这个大名鼎鼎的边关战神的时候,对方那冷冽的眼神,经年累月的战争生活让他的肤色跟司徒怀渤迥然不同,是健康的深色小麦色。

对方不像是京城内的各家公子哥,他不仅肤色发黑,就连那双眼睛也是黑黝黝的,最可怕的是,他的身份,在大陵朝,除了皇帝跟太后,就属他的地位最高,文丞相跟他相比,相形见绌。

而且,她没记错的话,当初司徒博铮见到她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侄媳妇,初次见面日后还望多多指教。”

当时她就感觉对方的态度奇怪。

他的眼神像探照灯,好像怎么都躲不过去。

他跟司徒怀渤的关系密切,而且,在皇帝李司徒怀渤为太子这件事情上,他做了不少努力,就连司徒怀渤自己都说,若是没有司徒博铮的努力,没有他的帮助,自己想要坐上那个位置,至少还需要几年。

可以说,司徒博铮就是司徒怀渤的定心丸,也是最有分量的那个帮手。

司徒博铮看似是肱骨之臣,而而实际上,这个人阴险狡诈,而且很惜命,所有支持司徒怀渤的那些人中,死的死伤的伤,只有他完好无损的活到最后,亲眼看着司徒怀渤登基,最后自己当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

前半生是皇帝唯一的亲弟弟,他享受尽了荣华富贵,半生之后,他又靠着司徒怀渤在朝廷中唯我独尊。

作为对司徒怀決有着极大威胁性的人,曲妙凌一早就查过他,司徒博铮的封地在关南,那里有着成片的沃土,性价比高的农作物可以种植两季。

因为太后宠爱司徒博铮,关南这块土地的所有奖赏都归属他。

这在所有的亲王郡王当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司徒博铮财力雄厚,这也给司徒怀渤登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了窦琴这个金娃娃,还有司徒博铮这个金财神。

司徒怀渤的财力源源不断,他可以尽情替自己招兵买马,用金钱收拢大臣。这也是曲妙凌最害怕的地方,若是这一世司徒博铮依旧相信司徒怀渤替他卖命,那司徒怀决的可战力就又少了一层。

曲妙凌心中焦急万分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而且以司徒博铮的身份,他就算什么都不做皇帝的心里也会想着他,毕竟他是皇上唯一的亲弟弟,还有太后这个身份尊贵无比的人替司徒博铮撑腰,就算曲妙凌使尽了手段,估计也动不了司徒博铮分毫。

曲妙凌满心忧虑,这件事他始终没有告诉司徒怀决,趁着铮王还没有回京,他先自己想想办法,等到真的自己难以完成使命,她再去向司徒怀決求助。

半个月之后铮王回京的消息传来,皇帝携带众臣在京城门口迎接,无关百姓全都被撵回家里,街道上连摆摊的小商小贩都没有了。

铮王的车队越来越近,司徒博铮这一回不是骑马回来的,反而坐着马车。

看着马车姗姗来迟,曲妙凌等人从天亮等到上午。

这个铮王,当真是好大的架子,说好的早上到,结果这人还悠哉悠哉的骑起了马。

这摆明是在尥蹶子,可皇上都没发火,他们有什么权利发火儿,众人都忍了下来。

皇帝见到弟弟从马车里出来,高兴的不行。

他走上前去,在弟弟的肩膀上拍了好几下,而司徒博铮一看到皇帝,立马又安分下来。让曲妙凌啧啧称奇,看来这位大名鼎鼎的铮王,还是有怕的人的。

“微臣见过铮王,铮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位大臣齐声高呼,可女眷在这个时候是不能出生的,她们纷纷朝司徒博铮行了一个万福礼,也算她们请了安。

司徒博铮被皇帝亲自迎到了宫里。

皇上的笑脸曲妙凌看的清清楚楚,她忍不住冷笑,皇帝还不知道,他的死就是他的好弟弟跟好儿子一手促成的。

他们联手弄死他的时候,可没顾忌他这时候的好。

想到这人,曲妙凌脸上的冷笑更加深重,看着竟然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博铮,你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是不是都要忘了我这个皇兄了。”

司徒请托虽然多疑暴躁,但对他的亲人,都非常好。

对太后,他异常孝顺,十几年如一日几天去请一次安,要不是太后对他有些微词,他巴不得一天去一次,尽管这样,太后还是不满意他,皇帝也不恼,照顾起太后的时候更加用心,下面人送来好东西他都第一时间送过来,尽管那些东西不久后就会被转送给司徒博铮。

每一次太医去给太后诊平安脉,皇帝都会亲自过问,太后小声的咳嗽一声,皇帝都急得不行,要召集所有的太医联合诊断。

诊断对了还好,万一不对了,一家老小的命都得撂在这儿。

最新网址:m.bayizww.la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