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7(2 / 2)

吾家阿囡 闲听落花 2700 字 3天前

顾砚看了眼面前纸上的数目,吩咐到:“传令过去,放二十条船过来。”

对岸围成半圈的战船中间一条让开了一条缝。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页?不?是?ǐ????μ?????n????????????????ò?м?则?为?山?寨?佔?点

顾砚命令楼船靠到岸边,站在船舷边,看着拖家带口的灾民一家一家挪到岸上,几家牙行的牙人一路小跑在灾民中穿梭。

十里街所用的力工价儿都是刘静亭和牙行议定的,不管哪家都是一个价儿,要说分别,也就是各家伙食的分别了,这会儿说不到这个。

各家牙行挑人全凭眼尖腿快。

顾砚看着上岸的灾民很快就被各家牙行拉过去,壮劳力站成一排,他们的家人在他们对面,看着牙人挨个递一大串铜钱。

粮行带来的都是陈年粗粮,都能吃,很便宜。

粮行一过来,岸上顿时乱成一团。

顾砚背着手,看着岸上的混乱,哭喊尖叫,半个时辰后,尖叫和哭喊都听不到了,被牙行挑出的壮劳力被圈在一起,吃着牙行给的或馒头或饼,旁边的空地上,拿到铜钱买到粮食的,一家一家,一村一村围在一起,急急慌慌的就地支灶,到旁边堆积的柴堆上抽柴烧火,到一个个大缸里舀水,把刚买的麦子,陈米等倒进去熬煮。

顾砚闻着飘过来的陈粮的味儿,看向石滾,石滾急忙欠身禀报:“都回来禀报过了,这是各家的价儿。”

石滾把手里的纸条递给顾砚。

顾砚扫过,满意的’嗯’了一声。

这一场粮行的生意是何老掌柜出面,打了王府的招牌,各家粮行出给灾民的粮食最好是陈粮,要比市价低至少三成,这里亏的,以后到工地用粮上弥补。

陈牙头到的最早,也没能头一个挑人,好在在头一批里头。他人手少,要挑的人可不少,天黑的时候,三家大牙行都挑够人上船走了,他的人还差一半,跟着第二批又挑了一夜,天亮的时候,人总算挑够了,陈牙头熬的两眼血丝,总算挑齐了人,上船往后赶。

陈牙头赶往平江城时,头一批带着铜钱粮食的同村或是同族的妇孺老弱,上了那些送他们过来,将要返回的船只,返回故里。

这些钱,这些粮食,够他们撑一阵子了。

……………………

华亭县杨主薄的大儿子杨管事在平江城呆了五天,每天半天各处拜访,半天去看十里河。

看着一船船饿的精瘦但肯定是壮劳力的力工被卸到十里河岸边,搭起竹棚,支起大灶大锅,吃了一天饱饭后开始干活,也看到了带着十几辆大车送粮食过去的自家掌柜,这才赶回华亭县。

杨管事和平江府衙的武书办是至交好友,这几天一直住在武书办家,送走杨管事,武书办进了府衙,在自己屋里转个圈,就去了后面院里。

吏房乔主事正站在门口喝茶,看到武书办过来,笑问道:“送走了?住了好些天了。”

“刚刚送走。”武书办笑应了句,跟着转身往里的乔主事进了屋。

“他来有事儿?”乔主事问道。

“算不上有事儿,他是来看十里河的。”武书办答道。

“看的怎么样?”

“他家粮行接了往十里河工地送粮食的生意。”武书办没直接答话。

“嗯,衙门里家里有生意的,多多少少都接到生意了。”乔主事不知道想到什么,皱起眉头。

“今年这个年是个好年啊。”武书办的神情可不像是要过好年的样子。

乔主事出了一会儿神,突然叹了口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