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倭国收获(2 / 2)

曹真侧脸看向赵俨:「赵大夫知道此事,可今日明光殿中的群臣却未必全知。不若由赵大夫向诸位同僚介绍一二。」

「大将军所言极是。」赵俨站起身来,朝着曹睿躬身请示了起来。

曹睿也只是摆了摆手,笑着应允了。

随着赵俨逐字逐句丶声情并茂的介绍,殿中臣子也随之惊叹了起来。

曹睿虽不懂造船之法,也不懂海上航行,但一些基本的逻辑是有的。

船要有动力,有风用帆,无风用桨。船要稳定,舱室就要尽可能保持水密,重心要低,船舷要高,要有压舱之物。

曹睿在太和五年的时候将马钧召至洛阳,又拿到了大魏历来造船的资料,以及吴国降人提供的吴国造船之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洛阳开始了造船实验。

马钧的确巧思,在皇帝提供的近乎无限的人力之下,用极快的速度试验好了船型,成功制作了等比例缩小十倍的样船丶且测验合格之后,这才回到扬州的居巢开始正式造船。

大魏新制的船只已经在规模上超过了吴国最大的船只,长度达到了三十丈。船有三桅,载重量多达万馀斛。

而曹睿在另外一些领域也有贡献,也多是从常识来做出的判断。

船员要吃饭饮食,要补充维生素丶盐分和淡水。那就用豆子生发豆芽,用新制铁锅炒制混合谷物和油脂的乾粮,用盐渍过的菜蔬和咸鱼补充盐分,煮制开水加注到硬木制成的水桶之中……虽然原始简陋,但应对这种单程最长不过十馀日的航行也已经足够。

至于导航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马钧改造过的指南针,通过在纸上记录时辰丶里程丶航向丶沿途标志物的方式,作为基础的导航和记录航线的手段。

除此之外,徵发扬州丶豫州二州临淮水的百姓砍伐山中之木,作水排顺流而下送往寿春,徵调扬州士卒参与制船,这也是出自洛阳的统一调派。

若要认真描述,曹睿也不过是一个提供了足量资源支持丶加之有着丰富判断力和基础素养的外行项目经理罢了。

赵俨介绍完毕之后,曹植双手奉上一份竹简:「禀陛下,这是臣等在倭国所获之物的名单。」

「朕不看了。皇叔念一念吧。」曹睿笑道。

「遵旨。」曹植拱手应道:「海船队在倭国所获男女奴百二十人丶倭锦百匹丶帛布百匹丶倭国弓矢百套丶珍珠玛瑙琥珀共计十斗,器物若干。」

「陛下,这些倭国奴隶及物什都已从淮阴出发送过来了,应在路上,再有四丶五日应该便到了。」

徐庶闻言在一旁发问:「不知曹将军一行可曾寻到了此前来大魏进贡的倭国难升米等人?」

「寻到了。」曹植笑道:「我奉陛下之命,已经将朝廷赐下的紫绶蛇钮金印『倭王之印』授予了卑弥呼,还赐予其锦缎丶铜镜若干。」

「至于在航海途中和倭国数十日之间的见闻,我已经在路上辑录了文字数万字,待整理成册之后,再献于陛下观看。海船队中所带的两名画师,已经将倭国的海港舆图丶人民服饰丶宫殿式样丶街巷城池等等尽数画了下来。」

曹睿点了点头:「给朕看是不够的,最好再让崇文观出面抄录百份,给太学和天下各处的州学丶郡学都送一份去,让大魏士子们知道除了在边境征伐吴蜀建功之外,在大海上开拓亦是建功之举!」(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