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下马威
苏尔电器在印度已经算是小有名气,就是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水空调和电风扇严格来说属于同一类家电,它们受季节影响明显。
如果到了雨季或者冬季,苏尔电器的市场存在感便会直线降低。
所以电视机是罗恩接下来主打的核心项目,它是苏尔电器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契机。
早在去年底的时候,他就让人去接触海外厂商,阿希什负责技术跟进。
「这几个月有什麽收获吗?」罗恩问。
「老板,这是他们回复的传真。」阿希什递上资料。
罗恩拿过来随意扫了几眼,就皱起眉头。
「都是亚洲公司?」
「欧美品牌商对我们的谘询,根本不感兴趣。」阿希什也很无奈。
「这些家伙该不会是被吓坏了吧。」罗恩嘀咕。
有可口可乐的前车之鉴,西方外资对印度的经商环境十分怀疑。
早在五十年代,可口可乐就在印度次大陆崛起。
不过随着《外汇管理法案》签署,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退出了印度市场。
法案规定任何外资公司想在印度经营,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0%,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公司必须交出60%的股份。
这还没完,印度政府同时要求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与本土公司共享技术。
简直就像开玩笑一样,可口可乐公司连桶都没提,直接跑路。
直到去年政策开放后,才宣布重返印度。
只不过因为时间太短,其他欧美外资现在都处于观望状态。
苏尔电器这样的小透明主动找上门,对方压根没正眼瞧。
规模太小,忽略不计。
倒是亚洲的电视机厂商很积极,传真你来我往,聊的飞起。
摆在最上面的是棒子的乐金公司,罗恩扫了眼英文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LG。
只不过嘛,棒子的条件很苛刻。
「他们想在印度卖LG电视机,却没我们的份?」
「对方同意帮我们引进组装生产线,条件是苏尔电器不能生产自己的电视机。」
「代工厂啊。」罗恩笑了。
印度这两年虽然降低了电子产品关税,不过出于保护本土产业的考虑,税率依旧高达50%左右。
LG眼馋印度市场,却不愿意支付高昂的关税。
那怎麽办呢?把整机化整为零。
LG的电视机会以半散装的形式运到印度,苏尔电器负责组装。
引进的组装生产线是要掏钱买的,报价200万美元。
生产出来电视机从品牌丶定价到销售,完全和苏尔电器没关系。
妥妥的代工厂,而且是最低端的组装代工厂。
「生产一台他们的电视机,我们有多少利润?」
「折算下来,大概每台1.5美元。」
「妈的,韩国人是在打发叫花子吗?」罗恩气的破口大骂。
这还不是最坑的,那组装生产线,技术含量极低。
所有零件都是在韩国生产,并且在抵达印度时已经处于半成品状态。
罗恩不需要200万美元,给他200万卢比就能搞定这件事。
代工一台电视机赚1.5美元,意味着苏尔电器要代工140万台电视机才能回本。
狗日的,棒子大大滴坏。
其实如果代工厂有利可图,罗恩也不是不能考虑。
就当培训工人,顺便偷点技术。
结果对方还要苏尔电器明文签下合同,三年内不能推出自己的品牌电视机。
他图什麽?做自己的水空调不香吗?
一台水空调低配款都有一百卢比左右的利润,是代购电视机的两倍多。
「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提供更高端的生产线,价钱好说。」突然罗恩不再生气,眼睛反而变得贼亮。
「老板?」阿希什不解。
「先骗进来再说。」罗恩挥挥手。
「什麽?」
「我们缺的是有技术含量的生产线,组装不行,几年后就会被淘汰。」
「那费用可能比200万美元更高。」阿希什有点肉疼。
「哼!」罗恩冷笑。
200万美元?棒子对神奇的印度一无所知。
随手把LG的资料扔到一边,罗恩又继续看其他厂商的条件。
愿意报价的都是韩国和日本公司,这两家现在竞争激烈,在全世界到处卷。
三星有自己的工厂,不屑于让其他人代工。如果它看上印度市场,大概率直接过来投资,所以没有报价。
倒是日本的富士通丶NEC丶松下丶日立丶三洋纷纷回函,表示愿意进一步洽谈合作问题。
其中NEC的条件最吸引罗恩,一张嘴就是愿意提供全套的CRT电视机生产线,还是彩色。
诉求嘛,也很简单,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印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