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1 / 2)

悬于大门前的那一口铜钟法器,不断受到冲击,开始出现裂纹,最后直接炸裂。

阴森可怖的鬼气冲出太极殿,没入云霄,搅动风云色变。

月亮光芒完全被黑云所遮掩,无法洒落一丝光亮。

在太极殿外,百名僧人依旧人手一盏莲花灯,按照之前的阵型,排布成卍字印。

一盏盏莲花灯亮起,百灯联戒所形成的强大结界再度将太极殿所包裹起来。

只是百盏莲花灯所散发的光亮,远不如上次那么炽盛难挡。

在卍字印阵型的四个方向,分别有唐招提寺、东大寺、西大寺以及一位从法隆寺赶来支援的高僧。

其中唐招提寺的文政主持身前祭起一盏莲花灯,东大寺的高僧是祭着一口铜钟,另外两位高僧分别以法钵、木鱼作为自己的法器。

中心的太极殿,隐隐显化出两只浑身充斥着阴森鬼气的可怕鬼物。

好似一男一女。

两只鬼物时而分开,时而融为一体,卷动弥天盖地的恐怖鬼气,不断冲撞着百灯联戒所形成的佛光结界。

每一次重重冲撞之后,就有一盏莲花灯熄灭。

远远观之,这一幕很震撼。

站在文政主持身边的平宫千夜,静静感受一会儿这里紧张到近乎凝冻的氛围,然后朝着太极殿的方向走了过去。

“莲生大师……”

文政主持原想说些什么,可最后还是任由平宫千夜一个人自己行动。

说不定莲生大师已经发现了什么致胜的机会。

缓缓走向太极殿的平宫千夜其实有些不明白,这么大的阵仗只是为了对付两只危险值大概为30的鬼物吗?

不觉得有些浪费了吗?

而且这两只鬼物这么多年一直都被镇压着,为什么不选择彻底解决的方式,而是要用这种方式封禁镇压?

是想度化这两只鬼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有点想不明白。

平宫千夜一步步往太极殿走近,眼中两只鬼物的形象越发清晰可见。

第121章 莲花牌功德愿力转换器?

在奈良时代末期流传着一则鬼怪传说,有关当时恒武天皇的弟弟早良亲王。

因为早良亲王的生母出身不好,所以他自小在东大寺出家。

后来桓武天皇继位以后,早良亲王还俗被立为太子。

而此时的桓武天皇已经有了可以继承皇位的子嗣。

后来受到桓武天皇重用的藤原种继被人杀害,有人栽赃给了早良亲王,桓武天皇不由辩解就将早良亲王囚禁起来,而后将其流放。

早良亲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在流放的路上绝食抗议,几天后就饿死了。

带着深深的怨念死去的早良亲王,化作成了恶鬼回到了都城。

没过多久,藤原百川的遗孀暴病而亡,桓武天皇的生母与皇后相继薨去,儿子安殿亲王也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此时,平城京内外开始了长期的干旱,饥荒,洪水等天灾,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整整一幅人间地狱。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死不瞑目的早良亲王的鬼魂作祟。

故事的后面,延历十九年桓武天皇追赠早良亲王“崇道天皇”的称号,建造了祭祀早良亲王的崇道神社。

从这之后,早良亲王的鬼魂就消失不见。

这则传说故事,是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

平宫千夜从文政主持口中获悉了另外一则与此有些不同的故事。

在早良亲王被立为太子之后,桓武天皇为了给自己的亲生子嗣铺平道路,所以故意借着藤原种继的死亡,恶意构陷早良亲王。

或许桓武天皇心中还有仅存的一两分亲情,只是将早良亲王流放。

没想到早良亲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选择通过绝食来抗议,最终死去。

当怀揣着愤怒与委屈、不甘的早良亲王的鬼魂诞生之后,确实重新返回了平城京。

但那个时候的平城京内外,已经开始长期的干旱,饥荒,洪水等天灾,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整整一幅人间地狱。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则是恒武天皇的皇后。

她是一只修行有成的强大女鬼,一切灾祸也是由她所带来。

尽管心中怨恨桓武天皇这个兄长,自幼在东大寺出家,秉性善良的早良亲王选择了放下仇恨,与那位桓武天皇的女鬼皇后大战一场。

最后的结局,是两者双双于太极殿陷入沉睡,奈良时代末期的这一场大劫才算是告一段落。

后来,桓武天皇出于愧疚,以及镇压女鬼的需要,将早良亲王封为“崇道天皇”,并创建崇道神社,始终供奉崇道天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