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船只?”
“对,要加一些机械装置,用来接电缆。”
江明所想的,是把海底电缆接通,然后直接应用电报通讯,以后说不定还能直接接通国际互联网。
他原先计划是等他们自己的船造好了再上,但是现在和外界的沟通需求显然增加了,依靠北斗这两个多月一趟的有点慢了。
只是不知道,雷电将军制造出来的雷暴区会不会影响到线缆里的电信号传输。
“我得先确认一下,璃月至海祇岛的海里面,没有什么对金属材料什么的高度敏感,甚至会主动攻击的海兽吧?”
毕竟是提瓦特,环境不一样,没准这边海里住着哥斯拉也说不定,还得先了解一下。
“应该……不会有吧?”
北斗和重佐彼此看了一眼。
“反正我们这么多年来在不少地方都停过船下过锚,也没出过什么事情,不过你们的带电,这我就不清楚了。”
“这就行了,先试试,不行也就是损失些金属材料。”
江明把这事定了下来。
“作为这件事的报酬,南十字本次在海祇岛的采购可以一律可以打九八折。”
“不是,你们直接占了我两条船,就给个九八折?”
“不少了,你要不看看你们这次采购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全都是精密机械和高级工业产品,我都怀疑你们船队装不装得下,这些东西可没一个便宜的。”
“诶,你说起船来,我想起来了,你们船造的这么快,你答应卖我们的船,什么时候能到位?”
北斗忽然想起来港口她看到的那些船坞。
除了少量的工人以外,还有大量的发条机关……或者按照海祇岛当地的叫法,机器人在进行工作。
她昨天还在心海的陪同下去参观了解了一番,结果发现里面十有八九的人对于造船的技术几乎只了解到一个名字,具体的操作几乎一窍不通。
“哪有必要懂这么多?研究员们都把建造程序录入到机器人里面了,我们只需要了解名字,然后按照工程师的安排负责给机器人选个程序就好了。”
这让北斗很难评。
这和她认知中的工人出现了极大的差距。
她印象里,造船的工人得知道在什么位置用多大力拧哪颗螺丝,得知道在什么地方用钉进去什么样的钉子,还得能够操作各种辅助器械。
同时还需要大批的人分工协作,对造船用的木材进行处理,还得有专门的工人负责运输这些材料。
那些经验老到的熟练工人,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有问题,一锤子就能敲的正正好好。
这是璃月港的造船工人。
而现在海祇岛的造船工人……
虽然大体上工作还是这些,无非是多了些名为“焊接”一类的工作,但这里的工人极少数有需要自己动手的。
他们更像是一个个机器人操作员。
接到了现场工程师或者调度的命令以后,就打开机器人的面板,接上线,提着那台笨重的终端操作一番,紧接着,就坐在一边等着机器人完工了。
每个造船工人负责3台机器人的控制。
“我们现在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不然的话,采用理想中的控制系统,一名工人应该可以轻松控制至少5-8台以上的机器人从事复杂活动才对,如果再配合枫丹同级别的智能程序,一人控制20台以上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突破了。”
当时,心海的解释令北斗的心情无比的复杂。
你管这叫落后?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壁垒了。
就是枫丹也没有这么激进的使用大量机器人从事生产。
发条机关的价格还没有廉价到可以取代人工的水平,维护成本更是比人类高得多,而且发条机关自身的控制与精度等问题也比不上人工。
这些问题你们都解决了,你们还叫落后?
不论如何,通过使用预定程序的机器人从事生产活动,海祇岛相当于直接量产了各行各业的熟练工人,这些机器人可以不分昼夜的从事劳动,需要维护了就直接拉一台新的上来,旧的再集中维护。
而工人,或者确切的来讲,机器人操作员则是直接三班倒,人歇,机器不停。
培训一个操作机器人的工人只需要几天的时间熟悉行业名词,比培养一个熟练的造船工人省事多了。
他们最激进的一步还是在于,授权了机器人自维护并写入了相关程序,允许机器人之间相互修理,只需要人工授权即可,而不必必须使用人工来维护,虽然自生产仍然是禁止的,连相关程序都没有写入。
这使得海祇岛的生产能力极大程度上摆脱了“无人可用”的困扰,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是如此,因此,建造各类设施,包括造船的速度也飞快。
“你们没有想过,机器人取代了人以后,人该做什么吗?如果出现大量失业的话……”
“北斗船长,有没有一种可能。”心海当时以一种莫名的眼神看向北斗。“我们就是因为缺少人手才决定大量使用机器人?”
“那以后呢?人多起来以后?”
“北斗船长,海祇岛同其他任何势力、国家所与众不同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为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统筹协调,公有制度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由珊瑚宫统一管理。”
心海意味深长的看着北斗。
在心海的眼神与话语中,北斗怔在原地。
无需过多解释,她明白了这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