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1 / 2)

其实也没多少东西,最核心的一点无外乎就是电磁感应。

至于说像是发电机什么的……

他们提供了设计思路与样本,以枫丹科学院的技术,制造一台不成问题。

而一众研究员们看完资料后的感受就是:就这?

对于枫丹科学院而言,这属实没什么难度。

而之所以他们一直没能搞出来这样稳定、廉价的获取电能的方式,就在于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的关系。

他们有些实验需要用到电的时候,往往是选择直接使用雷元素力,较为稳定可控的方式就是雷史莱姆。

“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便捷的方式,所以我们一直没有人把目光放到这样最基础的自然规律上,而是紧紧地盯着元素力,说来也是奇怪,明明又没有神之眼,还总想着走捷径。”

他想起来科学院的创始者阿兰前辈。

据说,他就是认为寻常的人类想要直接掌控元素力太困难了,因此没有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元素力上,最终开创了芒荒能量体系。

在这之后才开发出和元素力相互转化的装置。

“也和我们的应用有关系吧?长期以来就没有什么需要稳定大规模的用电的地方,雷史莱姆也足够满足少量的实验需求了。”另一人说道。

“谁能想到这玩意除了电人和做实验以外还有这么广阔的用途,你看那个电动机,就这么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带起一艘小船了。叫我说,这里面最精髓的地方除了这个物理定律以外就在于一系列复杂的能量转化。”

“确实。”

这玩意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最终将能量转化为电,再将电转化成所需的各种能量,这真是个高明的地方。

和芒荒这种直接抽取然后直接使用即可转化为各种能量的“直接方式”相比要绕了好几个弯,就更别提和律偿混能这种完全说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多少道工序但只能看到一道的玩意比了。

研究员们一边感慨着这玩意远比他们想象中的简单,一边深入的研究学习下去。

然后,逐渐的发现了不对劲。

“我怎么总感觉,这玩意和科学院的储能装置这么像呢?”

“我也感觉,但是效率还是有点低,储能太少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总觉得不太对。

随即,又翻看起来。

“喏,你看看这个,这玩意,像不像泽维尔那小子走之前设计的新输出控制装置?”

“确实有点像,他那个新的输出控制装置的设计图走之前都还没画完,他还给我看过,喏,这一部分,刚好能对得上,和我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两人又互相看了看。

“话说,泽维尔那小子就是润去了稻妻,是吧?”

是吧?

第129章 不如去沙漠看看?

枫丹科学院院长办公室,看着眼前研究员们提交的关于海科院大量使用了枫丹科学院技术的报告,院长默默地把这些文件锁到保险柜里,而不是整理进入科学院档案。

现在问题的重点在于怎么深入开展电力体系的应用开发,怎么深入与对方的合作。

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具有潜力的体系,而在应用这方面,对方是更具有发言权的。

合作是双方现如今的主题,也为双方带来着重大利好。

比如基于这一新能源体系,重新设计的电驱动发条机关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并且普适性也将大幅增强。

发条机关以后不必再局限在枫丹境内了。

相比起现在这种大好的局面所带来的好处,先上(巡轨)船后补票这种行为,属于是可大可小的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至少在当前,显然是不适合大作文章的追究的。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

而且,大规模的使用仅仅是在锁国下的稻妻,属于是自己偷着用,至于说同对方开展了合作的璃月方面……

院长拿起最新的蒸汽鸟报。

上面是璃月的黑岩厂通上电后,工人们使用各类电动生产工具,包括电镐、电钻等从事生产工作,还有电动轨道车运输物资等的景象。

公开发布的时间是在他们正式达成交叉授权协议并公开以后。

海祇岛那边还算是给他们留了面子的,至少知道补了票以后再向第三方出售——至少是公开其出售。

不过院长脸上的表情依旧有点难绷。

对方的核心技术确实是自主研发,基于那一条新发现的物理定律,但这个配套技术,几乎就是照抄的枫丹科学院改进来的。

院长很想吐槽一句,什么枫丹科学院海祇岛分院。

至于说,在了解到对方的大量技术其实来自于枫丹科学院以后,他们所进行的交易究竟还是不是赚了这一问题。

反正在院长的心里,无论赚或者亏,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稳定、应用广泛、普适性强,前景光兵,可以人为控制的新的能源体系。

至于说其他人,那就褒贬不一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