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文克劳是这样子的
作者:我只是鸽子呀
简介:
“拉文克劳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智慧。”
“那么智慧用往哪个方向?”
“任何方向,只要我们想,总能在院里寻觅到志同道合者,同伴是我们的第二财富。”
“非常好,就是如此,我们团结,因为志同道合。那么,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把另一部分中的某些拉文克劳送进阿兹卡班。”
“完全正确——我们拉文克劳是这样子的。”
第1章 关于拉文克劳的一点想法
这几天看了不少关于我对拉文克劳设定的反馈,想了想,我确实在顺序上弄的不妥当。
拉文克劳是足够智慧的,我本来想用海莲娜的追忆来说明拉文克劳的最大本质--包容。
智慧的包容,因为智慧看的足够多,足够远,所以包容——不是赫奇帕奇的团结且善良的包容,而是对不同意见不同发展的包容。
所以有了分院帽说的,所有有智慧者都能在拉文克劳寻觅到志同道合者的说法。
这是不同于赫奇帕奇的更为对立的团体,分歧渐渐产生,直到分道扬镳。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寻找自己的路,因为包容,所以拉文克劳容得下道路不同者,因为智慧,道路不同者绝对不会被轻易说服。
我在完成上本番外时想卢娜的事情,然后发现,拉文克劳确实是应该有坏人的——因为拉文克劳要容纳一堆更有想法的巫师,它就不应该是和和气气的地方,它就应该是春秋时期类似的百家争鸣的状态。
它就应该有春秋时期一样的海量团体,有好的有坏的,为自己追求的东西去战斗,送不和者去阿兹卡班。
而拉文克劳学院也正是基于此目的让那些有追求者对抗交流来让那些智慧产出更耀眼的知识——而这样也必然像春秋时一样诞生一些并不算是精华的东西、
所以,它必然有洛哈特这样的名利主义者和丽塔这样的权威主义者,因为他们确实在用自己的智慧追求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
所以,一部分的拉文克劳认为他们不对,觉得他们应该进阿兹卡班也是必然的——拉文克劳不就是该如此吗?
因为包容,拉文克劳有了洛哈特,有了丽塔,但一样有了米丽森·巴诺德(坚持对抗伏地魔到胜利的魔法部部长)
难道所有拉文克劳会因为丽塔或者洛哈特而骄傲?怎么可能呢——所以,拉文克劳的包容可以让那些行动和意见都明显不同的人都进来,但内部也一定会出现大量排斥者。
这种包容甚至可以让他们在集体排斥一件事时团结起来——就比如火焰杯的勇士选择上,但这丝毫不影响事后照样想把对方送进阿兹卡班。
而弗利维教授这位院长毫无疑问符合包容这一点——当然也可能是原著描述太少的原因。
也就是在包容这个最大理念下,我开始拉文克劳的各种各样奇葩者——只是目前看来用力过猛,甚至需要专门解释一下,因为我没法把理念在一开始写出来。
但,我觉得,拉文克劳就应该是这样的,对智慧,对知识追求,敢于对同院者重拳出击,敢于对同校者正常出击——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追求成绩?好的分数?团结和睦?很不错,但太渺小了啊…拉文克劳部分是那样的,但不能只是那样的。
敢于探讨魔法界未来,为巫师未来做考虑,在各种混乱之中寻求合理,敢于说不,敢于在坚定信念和目标后用一切方式来证明——包括不限于把别的包括拉文克劳的学生送进阿兹卡班。
嗯,拉文克劳是这样的。
第2章 被打乱的不正常日常
“奇遇,伙伴还有敌人…”
“完美的故事,就是这样子的,一切事情自然的发生…”
“只是可惜了,”安德鲁活动了下手腕,以审视的目光看了下自己刚刚完成的书稿,“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都差些意思,不然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
他回过头,重新确认了狭小的房间内并没有外人存在,这才放心的打了个响指——一块被他当做镇纸的石头移动到了书稿上边,而紧闭的窗户也开到了适合的角度。
完美。
他在心中默默夸赞了下自己,目前来看,一切都在计划之中进行着。
来这边——确切点,加班睡觉后两眼一睁就穿越到这个因为愚蠢的打赌而把自己弄死的男孩身上已经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之中,他完成了熟悉原身记忆,处理人际关系,稳定赚钱,拥有自己单独房间,以及掌握那个被他自己命名为“念力”的能力等一系列事情。
虽然依旧怀念着先前的生活,但是他依旧是遵照那时候的约定,坚强的活着,而且要积极的活着。
“就是有点活偏了…”
安德鲁看着眼前的稿件,很不符合年龄的摇了摇头——虽然当年那个一起下水救人的哥们看了稿子大概率也会说给我看看这一类话,但是无论怎么说,刚刚十一岁的孩子写这种东西都显得略微离谱了些。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用已有的知识来赚钱是最不需要本金也是风险最小的行为,如果是古代他可以用数学功底来赚取第一桶金,如果是在同语系下他可以利用口才来说书讲故事赚钱,而在1991年的英国的一所孤儿院里,他能记得稍微稳妥些的赚钱机会都在十几年后呢…
那没办法了,只能靠学识了——简单粗暴且有效的方式,找到一本名人传记,找到一册电话本,再来一点纸张墨水和笔,够用了。
把传记里的人士摘抄出来,设定好男主人公或者女主人公,设定好海量的配角(此刻参考电话本,姓名替换一下),设定好不同的情景,让故事推动一下,再掺杂下能降低读者对文法和词汇要求的仔细描述的剧情,再起上一个震惊系列的标题和一个花里胡哨的笔名,找到适合的小报或者杂志,投稿就好了。
如果实在是想象力不过关,甚至可以参考几本同类书籍,就这么简单——而且很完美的一点是,在英国,这不犯法。
得益于网文时代带来的海量阅读经历,以及海量的有关爽点和反差感的提炼技巧,让他洗出来的小传记比想象的还要受欢迎,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安德鲁已经把笔名打响了,在他捐献七成稿费给院内补贴日用的情况下,他得到了独立的房间,稍微精致的伙食,不会询问写作相关的隐私以及足够的空闲时间。
这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发现那个念力的存在,安德鲁之后的打算是攒一笔学费,读一所好的大学,然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