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1 / 2)

却没有柔弱之感,反而有几分豪爽。

气沉丹田,她缓缓吐息,周遭的云雾仿佛感知到了召唤,刹那间,云雾变得稀薄,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抽空,尽数涌入她的肺腑。

她的呼吸轻柔而深邃,每一次吐纳都似乎在与自然共鸣,云雾在她的引导下,化作一股股清流,沿着她经络游走,滋养着每一寸肌肤,每一颗细胞。

吞云吐雾之间,消耗的咒力,损失的气血,都在短时间恢复。

旋即罗濠睁开了双眼。

千里眼。

一瞬间,地上的所有创造物都被看穿。

万里江山被尽数收入眼帘。

只要她愿意,可以站在山上,看到整个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杂乱的色彩涌入眼中。

罗濠差不多理解了现代社会。

“官人倒是没有骗我。”

这是防止鸣弦戏耍她,所做的预防措施。

她对当今的人类社会,做出了一个总结:“虽然不符合自然之道,但是也勉强可以入眼,至少没有像是过去的大英帝国,不堪入目。”

罗濠遵循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不染世俗尘埃。

她摒弃了红尘的喧嚣与人间的繁华,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不与众生交织纷繁的情网。

但是,罗濠并非生来便是这般孤高清冷。

在她成为“武林至尊”之后,才真正地斩断了与俗世的因缘。

昔日,身为“飞凤门”掌门的她,在黄山深处筑起了一座道场,作为开宗立派的根基。

虽贵为掌门,却将指导弟子的重任托付给他人,自己则沉浸在修行的世界里,追求着武道与方术的极致。

有时,她会下山游历,以一介武侠的身份行走江湖,体验人间百态。

罗濠出身于商队保镖家族,这是武林中人尽皆知的名门望族。

她在父母与兄长的呵护下成长,曾经也有过与人交际的机会,并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只是性格使然,让她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如果她愿意,也可以勉强融入社会。

但是。

罗濠是个任性的女子,无法容忍身边有任何不顺眼的事物,因此选择了最舒适的深山作为归隐之处。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若入世,会毁掉任何看不顺眼的人或城市。

归隐山林,也多少有些自重的意思。

她至少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顾虑他人,尽管这种顾虑真的只有一点点。

有一段时间,罗翠莲内心萌生了这样的自觉,以及对文明社会的深深唾弃。

那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前半叶之间。

她的威名更是在欧洲魔术界广为流传,人们称她为“东方妖人”或“魔教教主”。

每隔七八年,她会到世界各地大显身手,达成某些重要的目的。

罗濠曾在伦敦短暂逗留过。

虽然当时清末的大儒踏上伦敦的土地时,了解到大英帝国强盛的国力,以及其类似“圣天子垂拱而治”制度之后,发出了“这就是三代之治”的感慨。

但是,罗濠不是儒家,而是道家。

所以,她实际漫步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城,数日之间,看遍了当时的世间百态。

伦敦的工人过得还不如大清的农民。

至于英国的农民,罗濠千里眼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还有大英的上层权贵,其所作所为可以让隋炀帝都挺起胸膛说自己爱民如子。

更可笑的是大英因为○片的问题而觊觎大清的市场,在成功打开大清的国门之后,反而被大清的本土○片反向倾销,导致伦敦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瘾君子。

“国家繁荣富足的结果,竟是产生无数自甘堕落的人……那么文明的进步,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在亲眼见到大英帝国的特色之前,大概是前几年的事情,罗濠也产生过“自己的国家虽然也是列强之一,但是却不是天下第一,会有损自己的威名,是否要积极入世”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这种想法,让她在奥斯曼击败神明之后,获得了加速文明发展的权能。

但是在那次伦敦之行后,罗濠只有一个想法——

文明发展就是这幅样子?

自此之后,中华从国力世界第一变成寻常列强之一,再从列强的一员变成半殖民国家,又从半殖民国家变成买办国家,从买办国家变成独立自强的国家,从独立自强的国家变成经济繁荣的现代国家……

罗濠全部视若无睹。

以前如此,以后亦然。

但是,隐居山间的仙人,却被拖入凡尘,不得不去看看人间。

“天下英豪无数,到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