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节(1 / 2)

宇宙的终末,抑或是终结,那时的灵长还会是人类吗?不得而知。

佛教的末法时代中佛法会逐渐消亡,就如同油灯一样,在快熄灭时更为明亮,随即消失,最终彻底灭绝,是谓预言经《法灭尽经》,而在法灭之后数千万后弥勒当下生作佛——

于龙华之下,法因而复兴,天下太平、无有疫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大多身材高大,寿命长达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者不可计数,是故所度众生无量无数。

这一预言经实则和教会的天启大审判是类似的,皆为末世论,就连道教一些派在东晋时期延伸出对‘金阙后圣太平di君’的信仰,从而称有‘甲申末劫’这一劫难,救世主金阙帝君变为‘李弘真君’君临天下,天下太平。

末法终将结束,一切都将迎来救赎。

那么,代价是什么?

染成黑色的宇宙,尸体堆积的星球,零乱的一切,所有存在都在求救,却不存在救济的可能。

因为法灭尽经,那会是连一切值得赞许的‘行为和思考’都会熔解落下的,贯彻痛苦与丑恶的时代。

堪比无尽的时间对于当下的伊维亚而言太过遥远,但对于随他一同现世的龙华太过接近,因为她想要自己的主人·作为弥勒菩萨的伊维亚提前度劫,成为佛,这样自家主人就可以不用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见证那么多‘痛苦’了。

弥勒的经历乃是从菩萨到人,再到佛,因此龙华也是如此打算,先让菩萨堕为无知的人类,然后自身散发的魔力去容纳此方世界所有‘人’的概念,这样不就行吗?

不要去爱具体的人们,因为太过繁多以及变化万千,而是抽象的人之概念,来普度成为这一身份的我,这样不就可以提前度劫了吗?只要这样一直一直在别的世界进行,终究有一日让所有‘人’得到救赎。

因为对于龙华菩提她而言,伊维亚便是唯一的救赎,无须理由,她诞生之刻的意义就是这样。

过于闪亮,让人炫目。

因为,散发着光辉的感情就是这样。

由于龙华产生这一念头时,当时伊维亚正在花费两千年让迦摩吃掉自己的‘波旬’概念,正好‘佛’的亏空被因弥勒而现的龙华给填补了,毕竟龙华乃弥勒证得证果之地,理应是和觉者的菩提树一样是无意识之物才对,然而因为产生了仪式和感情,所以就稍微影响了下心态。

正如先前在伊莉雅和克洛伊大战时,那传到伊莉雅耳边的一道声音所言——

“痴根爱种力锄除,一段灵明是旧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在得知了龙华菩提的想法后,伊维亚说道:

“真的没问题吗?”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完完全全没问题,绝对没有问题,绝对绝对绝对绝对绝对没有问题。”

“你为我好,我很高兴,也很感激。”

伊维亚笑了笑。

“不过我并没有这个打算。”

“.....我明白了,我这就自我毁灭。”

“不,继续吧。”

伊维亚阻止了龙华的自我毁灭,望着她以自己熟悉无比的身姿化身的面容,轻轻说,

“你既然那么执着你认为的我希望的‘救赎’’,那我就这样子去做吧。”

“我不敢对别的世界擅自评价,但是在生活了一段时日的这个世界里,在我名叫伊维亚的世界里,黑暗啊命运啊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幸福和未来不是从别处寻来,而是从众生所站之处开始创造的——”

“毕竟,无论是耀眼的太阳,还是宁静的月夜,看起来如此美丽都是因为,无论哪个瞬间我之中的人们,和人们之中我都在一起,所以就算面对这样的‘我’,也依旧会有人站起来反抗,为了能活在充满笑容的今天。

为了能活在曾已放弃的明日,希望后天、将来也亦然。”

那是遥远的记忆了,可是对于伊维亚而言,仿佛是昨日的过往。

“准备好了吗?”

在迦维亚和至高梵对决之日,在那封锁的‘房间’内男人投向人世的意志如此问道眼前的人们。

身上套着锁链的农夫匍匐着,绝望地伸手诉求着,所以他除去了农夫和跟随在其之后的人们身上的锁链,并扶农夫起身,递给了农夫一把剑。

即便得到了剑这个人也还是在颤抖着,一开始就是如此,连他身后的人也都是,只有颤抖。

更可怕的是,他和他们的一辈子、从出生后就是如此,无论是已然经历认命地上一辈,抑或是还在成长中却也认为就是如此的下一代。

但是对于当时的迦维亚而言,他再一次确定了自己能够在诸多岁月和轮回中战斗的理由。

因为这些人比自己更加害怕,因为对他们而言,一切都太过无力了,不像作为相神的自己有着力量,有着只要认输抹除‘佛’的一切就可以重新归来,他们没有这个权利,只有那条并不值得称道的短暂生命。

天灾的痛苦、种姓的压榨、武力的暴力、语言的讥讽、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出生起就无法躲避、只能接受的事实,他乃至他身后的他们绝非成为神代之中英雄的材料,软弱、狡黠、自私,时常又有莫名其妙的对待和自身毫无关系的人温柔,有时又会有一时的勇敢和热血,只能说是英雄故事中的配角。

尽管如此,当时的迦维亚还是觉得,只要这样就好了,这样就足够了。

因为不是自己拯救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拯救了他们自己。

如果在这世间有人要抗争的话,那无论我是作为何种身份也义不容辞。

“未来佛·弥勒,此刻之名·伊维亚,于此开示。”

他如此宣告,然后继续说道。

光明总会发光,是良善者总会被发现,就好比战场上剑与剑的交锋,是最讨厌却又最诱人的味道,反抗的气味被人们亲抚般闻过,却并不会立刻消散,而是如水墨滴入池水般,颜色四散,犹如爆炸的明珠,永远印刻在记忆的深处。

所以——

龙华渡众生,或者恰恰相反,众生渡龙华。

“偶然,必然,奇迹,是谓众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