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不愿那么认为,一边是多到让人厌烦,不忍卒睹的下流行径,一边是寥寥可数,值得景仰的高洁情操,如果要选一边站,他宁可选择高洁而不是下流。
这份心愿与寄托──被教会形容为‘不希望会有认为善良是弱点的世界存在’。
即使知道这世界恶毒而冷酷,但绝不认为这是对的,也绝不屈就于冷酷的现实,不是视为一种需要追求的理想,而是作为自身尊严的宣言。
也许千年之前的时代与现在的时代已经有了变化,那个人和亚历山大六世看见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
亚历山大六世至今也无法像他那样相信世界或人类。
可即使如此,他相信有一种期盼是相同的——
父母为孩子付出,并不求回报。为孩子无私地付出,父母就会感到快乐,为朋友做事的时候,同样不需任何报酬,就会很开心。人与人之间发自善意为彼此付出而感到喜悦,这就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是最美好的事。
“你还是没有告诉我,为何要与马丁进行神学辩论。”
闻言,教皇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坐在古色苍然的扶手椅子里沉默着,随后开口回答道:
“就如开启大公会议的初心一样,必要的争论是必须的,就让我看看这位改革的路德,能否和昔日的奥古斯丁阁下一样吧。”
正午来临,吸引全欧洲目光的神学辩论赛即将在一向庄严的教堂内如火如荼地进行。
教堂内部,高耸的穹顶以壮丽的壁画装饰,这些壁画描绘了众多圣徒和使者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形象在光影的交织下若隐若现,仿佛也在默默注视着这场辩论。
彩色玻璃窗透过的光线,在教堂内部洒下斑斓的光影,为这场辩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
大厅中央,一张由深色木材制成的长桌,将双方辩手分隔开来。桌子上摆放着厚重的经卷和手稿,这些文献不仅是辩论的参考,更是智慧的象征,经卷的边缘被岁月磨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熏香和纸张的香气,这种气味让人感到一种肃穆和虔诚。
一位老人和一位中年人站在长桌两侧,他们的身影在光线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而坚毅。
中年人便是宗教改革者德意志人马丁·路德。
在听众席上,人们或坐或站,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与马丁·路德·的身影,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马丁你现在来向我忏悔,收回对教会的不敬之词,如何?”
亚历山大六世笑了笑。
路德“哼”了一声,站在台中央,“不敬教会?众所周知,罗马教会的权威和地位,只不过是在西罗马灭亡以来,由人所建,并非被神所赋予。”
“哦?我可以理解你是在狂妄无礼,藐视教皇和整个教会吗。”
“现在的罗马教会要是没有奥古斯丁阁下,又哪来的现在?在更早的古罗马时期,没有我主耶稣与圣者诺维亚,又哪来的教会?教会自建立以来,已经让信众对‘善’的信从,渐渐沦为了对教会权威的盲从。”
台下被路德带来的学生们发出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对此,亚历山大六世面无表情,接着说道:
“那么,你承认《马太福音》是真实的吗?”
路德点了点头,“当然是真,四位圣徒所著福音书哪能有错、有假?”
“既然这个你不能否认,那么我问你,《马太福音》第十六章第18节怎么说?”
路德缓缓走到台前,面对着底下自己带来的学生,开始朗诵:“我还告诉你......”
有了路德的起头,他的学生们便齐声背诵完了后面的部分,甚至教会的人也开始了背诵。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势力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捆绑的......”
“好了,就到这里吧。”众人的朗诵被路德的手势所打断,但仍有几个小声背完了最后几句:“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最后几句的声音渐渐稀薄。
“既然你不否认福音书,那么你当如何解释耶稣基督的这话,要让彼得建立教会?”
教皇耐心地等待全场安静下来,随后质问。
“教皇,亏你还是举世闻名的神学家,研学圣经数十年,日夜朗诵经书,却有视无睹、有耳未闻。”
“哦,你且说说如何解释这句话。”
“因为这些年你日夜所读的这句话,理解得完全是错的。”
“错的?”
这一次不仅亚历山大六世一脸茫然,就连台下的诸多听众也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对,我来问你,使徒彼得的名字:‘彼得’是什么意思?”
“‘彼得’的原意是指小石头,拉丁语是petrus。”
“那么,石头的拉丁语是什么?”
“pedra。”
“这不就明白了,petrus是pedra的小词。”
路德指出了其中的联系,但还是卖着关子没说明白。
随即他摆摆手徐徐说来:“由此说来,《马太福音》中这句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并非你所理解的意思:我主耶稣要让彼得建立教会。而是耶稣对彼得说:你只是一块小石头,教会不能建立在小石头上,而是要建立在磐石上,这句话中的‘磐石’指的就是耶稣基督。”
路德顿了顿,看着教皇说,“因此,这句话中耶稣用了比喻,说使徒彼得不能担当此大任,而且事实上,担任大任的是圣诺维亚,既非彼得,也非奥古斯丁,现在的罗马教会没有属于灵的权柄!”
马丁·路德所坚持的真理是:“义人必因信得生”。
其来源是“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这一句出自罗马书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