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节(1 / 2)

不论一时影响,讲究长远得失。

“这即是‘人性’啊!”夜最后一句‘人性’,让圣彼得直感到鸡皮疙瘩都起来,有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来自东方的魅力,让这位被称为圣彼得的男人,都有些脸颊发烫,觉得有愧圣的名义。

对方是圣人——他也是‘圣’。

甚至还是神之同行者!

可作为神之门徒,却还没有一个人类史中的凡人更懂得人性,更明白如何去劝人向善。

这个世界恶是杀不完的!

即便是上帝自身都有小心眼,小家子气的时候,甚至动不动暴怒,就要毁灭全人类。

神都无法指望他绝对的正义与善良,你还指望全世界那么多人类都能做到完全向善?

人性经不起考验,但不代表这个世界不能被引导向更好。

让世界变得更好,和导人向善并不冲突。

一点小小的私欲并不要紧,同样的——因为热情好客得到了回报。

周围的人看到后,也会纷纷效仿,之后碰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也更愿意去尝试帮助他人。

千金买马骨,徒木立信——!

夜是在用实际的奖励,让人们更愿意相信善良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善良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但偶尔一两个得到大量回报的人,会刺激周围的人都更愿意去为善而非为恶。

为善的多了,恶自然也就少了。

让人们将心思都放在去做好事上,总归比将心思放在作恶身上要好的多。

当然——为比抑制不劳而获的风气,夜并没有像基督和门徒他们那样,直接奖赏大量钱财,而是教导他们自力更生的技艺。

通过更好的劳作得到更多的回报,不仅能收获成就感,也能让其为了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而孜孜不倦地勤劳生活下去。

终于——当圣彼得理解了夜明明和上帝只是在细微的经历和一些举动上不同,实则背后却还潜藏了多少深意后。

圣彼得差点当场就给夜跪了。

那是十二门徒加上原上帝全都想不到的东西。

所以老实说,他们之前的所做所谓现在想来,不仅不能导人向善,不是反而在引人堕落吗,助长人们的惰性,激发人的贪欲。

“不直接给予大量的钱财,还有一个原因,穷人突然暴富便犹如小儿抱金行走于闹市,必然会引来周边人的嫉妒和贪婪的觊觎。”当夜淡然地随口又补了一句。

圣彼得:!

难怪——难怪……

连这一步都想到了吗,面面俱到!

此刻,已经不止是力量,在圣彼得眼中,更是思想上的巨人的夜,仿佛全身都在闪闪发光。

如果是之后伴随人类史演变,得到成长的圣彼得,眼界自然也跟着扩升,这些道理渐渐都能思考明白。

但现在处于过于直白童话宇宙,还思想简单的如同一个白纸,一个单纯的大姑娘的圣彼得,让他自己去归纳总结,去真的很难立刻发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性所在,和夜的那些行为背后的道理啊!

除非是那种天赋型选手!

生而知之的神圣——!

属于神话长河都赏饭吃的神。

第五十一章 世上第一批荞麦,牛头人之神,有牛!~

但是天赋型也是有极限的啊!

就像多智如妖到诸葛武侯的程度,也不可能在古代就弄出工业时代出来。

只有能回到概念宇宙,重新锚定神话史和人类史的夜,才能办到的事情。

而此刻,夜这边——每当他完成一项故事……就离在这个世界的灵格跃升更近一步。

他在一步步走向从救世主——到唯一神身份的转变。

而另一边,才姗姗来迟,刚刚开始旅行的基督带着约翰试图一边走之前的老路一边,寻找圣彼得。

然而在遇到第一关的时候,他们就出现了问题。

原本那些应该要犯错的人不犯错了,原本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此时都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到了钱财,也不再需要接济。

——怎么回事?!

最后为了拨乱反正,基督暗中使用法术,引发人心贪婪,让应当犯错的人再度犯错,之后站出来惩治。

并和圣约翰说了一句——果然是本性难移,看似这一次变得善良的人,却经受不起诱惑如此轻易就犯错,那就应当受到惩罚,只有这样——下次他们才能学会克己复礼,真正一心向善——不再受魔鬼的诱惑。

圣约翰:……

虽然感觉有些问题,但是——既然是基督的旨意,那准没错吧。

哪怕现在还只是旅行中,没有拜基督为神,但基督懂很多道理,也有十分神秘、强大的力量,像他这样尊贵的人说的准没错。

之后——两人到一家家里借宿,答应好了女主人会以劳作来进行回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