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yizww.la朔方县的发展,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慢慢来。
在第一步建立朔方商会之后,便是第二步扩大种植土地的面积。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
这个世界,上至王朝皇族,下到府县的各级官员,主要的收入,均来自于农业。
农业兴则国强,农业废则国弱!
像大顺王朝最西北方的凉州,土地贫瘠。五亩耕地,三口之家去耕种。哪怕辛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最多也仅够三个月之食用。就这种情况之下,怎么收税?
就算收了,又能收多少啊?
是而,凉州的人数是北方最少的,凉州马家的势力,也是‘十二世家’中最弱的。
同时,大顺王朝最中心的京州地区,土地肥沃。同样的五亩之地,同样的三口之家,辛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上交六成给世家和王朝之后,剩下的,还够一年之食用。因此,京州的人数是北方最多的,京州欧阳家的势力,也是‘十二世家’中最强的。
只是最近几年里,南方扬州步家找到了一种新的粮食作物,亩产量极高,代替了以前的粮食,但却不能在北方种植。故而,步家已有隐隐取代欧阳家之势。
......
朔方县,已经接近于大顺王朝的最北方了。这里的土地,亩产量极其稀少。
当李清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便下定决心:要扩大种植土地的面积。
一亩土地的产量在多,能比得上十亩地的产量吗?
而朔方县,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准确的说,未开荒的土地。在县城之外,一大片一大片的存在着。
城外的这些荒地,是必须要开垦出来的。
闲着就是浪费!就是犯罪!
同样,朝廷将从草原南归而来的大量中原人安置到朔方县,也是打了这片未开荒的土地的主意。
长期的救济,朝廷可负担不起,还是让他们自力更生的好。
与此同时,李清的手中,还有一大片土地。
古家的那一些。
这片土地的分配,也是个问题。
凭着古家的权势,他家占领的土地,定然是朔方县里最肥沃的。这样的土地,分配起来,定然是一大片矛盾。
谁不想要啊?
这世界上,谁不想付出最少的努力,拿到最多的利益。
不想要的,只有两者:要么在装逼,要么是傻逼。
然而,在这世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凭着丁兴德和燕齐的丰富治理经验,李清的超前意识。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便研究出一份土地分配方案。
城外荒地开垦方案:朔方县的全县之人,皆可去城外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土地,无论好坏,一半归自己所有,一半归官府所有。
归自己的土地,和以前的那些一样,每年需要上交收获的六成,其中三成归王家,两成归朝廷,一成归当地的县衙。归官府的那些土地,可以租赁给开垦出来这些土地的人耕种,每年需要上交收获的七成,其中三成归王家,两成归朝廷,两成归当地的县衙。
高的这一成,算是当地官府的租赁费。
古家土地的分配方案:土地全是官府的,但全部租赁给百姓耕种,根据土地的好坏,每年需要上交收获的七成到八成不止。当然是土地越好,上交的粮食越多。
没办法,想要好的土地耕种,不再多付出点东西?
此两方案一出,朔方县的百姓,彻底沸腾了。
到处都洋溢着‘李清真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县令啊’这样的话语。
李清听到之后,却是心生惭愧之情。
好什么好?
朝廷、世家大族,拿了收获的大头,辛苦耕种的百姓只能拿小头,自己只是稍微地为他们多弄了点土地,上交的份额那是一点没少,却能换来他们如此高的评价,汗颜啊!
上交的份额,不给又不行。
朝廷的两成,那是规定,必须要给的。毕竟现在这天下还是大顺王朝的天下,谁敢不交?想独立造反吗?
王家的三成,那也是必须要给的。在并州当官,谁能离开王家的‘照顾’?
高德才没人‘照顾’,你看看,堂堂的从五品上的府治大人,一点权力都没有,让人耻笑!
别说现在的李清是王二公子‘照顾’的人了,就算是‘王二大爷’照顾的,也没用。
该交的,还在交。
这种惯例,不能破的!而且,现在的李清,也破不起。
至于最后交给当地县衙的那一成,那是县衙的运转经费。
不要不行啊!
没钱不转,到那都是一样的。
但老百姓们,可不是这么想啊!他们的称赞之语,皆是发自肺腑的。
古盛在的时候,有这些荒地,但宁可饿死他们,古盛也不准他们开垦。
为啥?
古盛没本事呗!
开垦荒地所出现的问题,凭着他古盛的学识,解决不了啊。当然,古盛也没那个心思去解决。于是乎,古盛便采用了最狠的方法,我断其根源。不让你开垦,你肯定不会出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