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那个被忽视的人(2 / 2)

林轩久刘大牛 佚名 5027 字 26天前

但林轩久想到的是,如果并不止一个世家涉及其中,两个或者多个世家共同支付这个设计成本,就并非难以承担。

猜测徐流杉涉及其中,也很容易,当今仅有的两个背景还算干净的皇子都是徐流杉的亲外孙。

无论哪一个登上大位,都是徐家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时候他最好的就是别作别闹,乖乖回家避开当前的风头。

如今争夺孙家的蛋糕完全可以用一句多此一举形容。

等太子正式登基了,难道还会少了亲外家的份儿吗?

可事实上,徐流杉带人来勤王,似乎就不准备回去了,盯死了孙家的地位。

简直就差把想取而代之写在了脸上,一点吃相都不讲究了。

这跟林轩久以往对徐流杉的认识来看,并不相符。

事出反常,那定然是有缘故的。

当下就有个值得林轩久怀疑的点当年的黎景是怎么落罪的?

以前徐家传递给林轩久的信息,是孙家作为背后推手。

因为赵儒亭明显就是算计而死,后来还有孙家灭门的行为。

这点上,赵氏、贺老,还有多人的证词都能说明。

目的是为了将太子身世真相,彻底埋葬。

杀光了跟当年之事有关的所有知情人,让所有能够颠覆孙家的人都彻底闭嘴。

林轩久陷入了思维误区,下意识的将黎景的落罪,也归罪于孙家。

可没想过,此一时彼一时,谋害还是六皇子的宋轶修,并无好处。

红铜案的时候,六皇子还小,太子已经是太子了,还被清平帝一直带在身边教养。

而那时候六皇子宋轶修,资质平平,说一句毫无威胁都不难受。

这时候只需要稳住了太子的圣宠,孙家就能保持荣华富贵,根本不需要多事。

实际上确实如此,太子身份被藏的很好。

孙家如日中天,就连赵家都整个举家归乡了,其他关键证人,都被孙家好好的保护着。

黎景只在京城中调查,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赵儒亭的死亡是人为所致。

也就是说当今的关键证据,黎景一个都没有。

那孙家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故意找事,非要把黎景弄死。

于是逻辑就不成立了。

既然六皇子明面上没有必须被害的理由,更没有必须除掉黎景的理由。

两方受害者被害后,最后既得利者都不是孙家。

那么有没有可能,行事者本就不是孙家。

只是变成悬案之后,只是单纯的将矛头指向了孙家。

用这个角度思考之后,在其中起误导作用的徐家徐流杉,简直不要太反常。

第一次得知林轩久是黎景徒弟后,徐流杉连救了孙儿的大恩都不要了,刻意的试探行为,简直无法用寻常的理由去掩饰。

红铜案若另有疑点,孙家一倒,没人背黑锅了,徐流杉企图隐藏的那些事,显然很快就会曝光在人前。

林轩久听闻雅宁公主说萧德妃在后宫日子不好过,都要无暇顾及其他。

她赫然发觉,这不就是跟她眼下的处境一样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