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个个看着那帛锦上的字,除了醍醐灌顶之外,就算是姜子牙也是叹服不已,果然不愧是帝师,尤其是这上面浩然正气浓郁,更是发人深省、
看着那一圈之后渐渐远去的字,众人都是不舍,因为他们明白,这东西绝对今后深锁宫中,为天下至宝。
“第二件事却是与我社稷学宫有关!”
嗯!
听到梅伯的话,姬发好奇的看着梅伯,社稷学宫有什么事情、
“呵呵呵,梅伯贤者有事请说,姬发若是有效劳之处,一定在所不辞。”
“大王,老师欲在九州之地,设立九座如同社稷学宫一般的学院,是为太学,每学院有三位大儒(贤者)认教。太学之下,于八百诸侯之地,天子脚下立下一千学院,为上学,每学院有一名儒士(三千弟子)执掌。上学之下,我社稷学宫八万弟子(儒者)会办理八万私塾,教育天下人族后辈!
这一切因为太过庞大,我学宫要是自己实施,至少数百年,政局变化,因此老师想要得到大王的帮助。”
众人听到梅伯的话,一个个具是震惊的看着梅伯,这计划却是太大了,大到他们都是难以相信。
但是姬发震惊之后却是激动无比,这是有利于人族千秋万世的事情,他如何可能拒绝!尤其是江枫只是教学而已,学成之后,还不是被他所用。
“帝师之请应该姬发代表大周拜谢帝师,请梅伯转告帝师,姬发一定全力支持。不知道第三件是什么?”
姬发看着梅伯,直接答应了第二件事,而且八百诸侯一个个也不会推辞,毕竟这是有利于天下的事情。
“第三件事是科举制度,也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是随着第二件事产生。科举,即是选拔人才,比如一开始八万私塾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办,如何百里挑一万里挑一?即是通过考试选拔其中的优异者,老师叫做童考。考试过者,他们六艺五经,是优秀的人才,即是秀才,而成为秀才,被录取者进入一千上学。”
众人具是眼睛一亮,他们都不傻子,举一反三之下,一个个岂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姬发的眼睛更是大亮,这几乎是为他们大周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这制度太妙了。
“上学三年,乃是教授更为高深的知识,选拔更为高级的人才。三年之后毕业,秀才又一次考试,其中优秀者则进入太学院。而进入太学之地,即为举人,同时其他人则在本地为官或者教学。太学之后,则是再次考试,由大王亲自出题考核,过者则为进士,可为官,不过者打回原籍,同样也可在当地为官。”
“此举大善!”
这只是初步设想而已,但是此时姬发已经被那描绘的蓝图吸引了,就算是姜子牙也是震惊无比。
这是一场真正的文士洪流,几乎瞬间将他建立的封神气运冲垮了,而且随着文道大行其道,到时候文宗之气运,他可以想象哪是何等的庞大。
帝师不愧是帝师,三教玄门,西方佛门,在帝师的这一场谋划之下,都要黯然失色。
“相父,你觉得如何?”
“自然是大善。”
“那就好,相父,你与帝师相识,更是有着推举之情,共乘之善,这一件事就全权交由相父与帝师一起,十年之内,寡人希望亲自在这里监考第一批进士,见证我大周无上盛世的起点。”
“是!”
此时诸侯看着姬发,一个个都是羡慕不已,也是感叹帝辛的作死,要是帝辛没有自己找死,现在无上蓉颜的就是帝辛了。
随着姬发全力配合,八百诸侯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一年之内,私塾已经有了不错的规模,那些开私塾的学子更是被冠以贤者称号。
大周八十一年,姬发已经去世,此时是周康王治世。
短短数十年,一转而逝,但是百年的时间,却是一个无上盛世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浩然正气之下,君主贤明,臣子贤能,上下礼效,政令即达,因此人族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盛世。
而这一切,所有人都明白都归功于一人,那就是社稷学宫之内坐镇的哪一位,而社稷学宫每年招收弟子三千,几乎是所有人族都认为是鲤鱼跃龙门的事情,多少人都是想要疯狂的涌进去。
“帝师归天了!”
随着一道消息传遍了整个九州,一时间整个九州好像失去了颜色了一般,天地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