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终得消息(1 / 2)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13368 字 1个月前

九原,高阙。

“刘大人,求求你,求你赐点粮食和布料吧,不然的话,我的族人不是被冻死,就是要被饿死啊!”

随着寒冬的步伐一点一点地逼近,粗犷而简陋的高阙城外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胡人。

他们裹着腥膻的羊皮,看着从南边沿着大河过来的马队,源源不断地驮着物资进入城内。

眼中充满了畏惧,同时又充满了渴望。

若是换作轲比能还在的时候,看到马队驮着这么多的物资,大摇大摆地来到九原,怕是早就上手抢了。

只是冯刺史先在桥山屠了近两万鲜卑胡骑,又在五原县大破轲比能纠集起来的大军。

最后又指定轲比能之弟若洛阿六,接任部族大人之位。

如今九原一带的鲜卑胡人,已经被冯刺史彻底打断了脊梁骨。

鲜卑大人若洛阿六现在就如同卑微的奴仆,跪在刘良面前,不断地磕头哀求。

只求汉人能分出一点粮食和布匹,让幸存下来的族人安然渡过即将来临的寒冬。

“若洛阿六首领,你这是做什么?来来来,快起来!”

刘良扶起若洛阿六,温声道

“如今九原重归大汉,九原的子民,就是大汉的百姓,我又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冻受饿而不顾呢!”

这话说得有些过于夸大。

毕竟就凭留守九原的这几千义从胡骑,能控制住水草最肥美的高阙一带,那就不错了。

想要完全控制九原全部故地,至少也要等关中之战结束,大汉腾出手来才行。

事实上,随着寒冬的来临,一些阴山外面的零散部族,已经开始冒险越过阴山。

他们打算借助阴山挡住北面的寒风,熬过这个寒冬。

数万鲜卑精骑尸骨犹在,血迹犹存。

让这些新来到阴山脚下的胡人无不战战兢兢,尽量远离高阙。

从这方面来说,大汉其实并没有把九原一带的胡人都纳入管理。

但刘良的话,若洛阿六得认,不但要认,而且还要拥护

“刘大人说的是,说的是,是我糊涂了。”

只要汉人愿意救济自己的族人,那一切都好说。

因为阴山就是最好的避冬之地,别说现在不敢离开这里。

就算有办法离开,以部族眼下的情况,真去阴山外面过冬,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只是若洛阿六首领,我现在手里的物资,既要优先保障桥山那边的大军,又要供应九原这边的驻军。”

“最后剩下的,其实也不算太多,所以得细细盘算一番,看看如何把口粮发到每个人的手上。”

若洛阿六连忙说道

“一切都听刘大人的。”

“嗯,既然如此,若洛阿六首领不如让各个部族的渠帅,把他们部族人数都报上来,然后我再算算,究竟需要多少口粮。”

“当然,白灾不是只在今年有,明年,后年,大后年,几乎年年都会有。”

“所以为了以后方便发放粮食,调配物资,我的建议呢,是仿凉州制,达到一定数量丁口的部族,就指派一名军司马到常驻族里。”

虽然在轲比能眼里,若洛阿六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货,自身能力连女婿郁筑鞬都不如。

但这并不代表着若洛阿六孤陋寡闻。

相反,他跟着轲比能起于小种鲜卑。

部族壮大后,又跟着轲比能从幽州打到雁门,再跟着轲比能跑到高阙。

前前后后,怎么说也有几十年了。

所见所闻,比起在锦城装过逼,在南中喂过蚊子,在陇右凉州肉身饲胡女,在九原忍辱负重为凉州军打前站的刘良来说,可能稍微差那么点意思。

但汉人以军司马身份常驻部族,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却是最清楚不过。

他非常肯定,无论是曹操还是冯……冯君侯,无论是想要控制部族,还是打算化胡为汉,这都是第一步。

但见若洛阿六有些木然地问道

“这,刘郎君,这下一步,是不是准备在九原建学堂?”

刘郎君一看,哟呵,谁说这若洛阿六是个废物来着?

这不是很灵醒的吗?

搓了搓手,刘郎君嘿嘿一笑

“若洛阿六首领,你是知道的,这大汉子民嘛,总是要教化的对不?晚教化不如早教化……”

若不是形势比人强,若洛阿六就差点要忍不住把眼前这个家伙的脸捣个稀巴烂!

烂人!

非人子哉!

接手了轲比能留下的烂摊子,若洛阿六自然是想过自己的族人以后的出路。

巧了,高阙就正好有出身凉州的胡人,而且人数不少,数千人呢。

所以若洛阿六只要长了一张嘴和两只耳朵,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了解凉州对胡人是个什么章程。

仁慈么?

可以这么说。

毕竟大多数胡人的日子比以前是好过了许多。

残忍么?

也可以这么说。

因为听那些凉州胡人说,他们的渠帅有也有不愿意配合的,但最后总是在某一天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连他们自己都在事后,都没有注意到渠帅是哪一天不见的。

最恐怖的是,大汉的劳力,那可是很有名的……

入他阿母的!

抬头看向刘郎君,若洛阿六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对对对,刘郎君说的对。”

然后他又压低了声音,悄声问道

“刘郎君,到时候小人一定第一个响应此事……”

脸上泛起羞涩,若洛阿六首领继续说道

“只是时常需要大汉救济也不是个事,圣人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小人就觉得,若是能像凉州那般,能有个草场落脚,给大汉放放羊,顺便剪些羊毛糊口,想来也是极好的。”

见多识广的刘郎君一下子就被惊到了。

这胡人渠帅不简单啊!

甭管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不是圣人说的,但他居然知道剪羊毛就很重要。

作为阴山脚下影响力最大的部族,同时又是第一个响应大汉政策的部族。

不管是大汉以后是打算把九原故地划为边境亲自经营。

还是像以前那样,把它作为藩篱屏护关中,若洛阿六既然有首倡之功,那他都必然会成为一个典型。

看着眼前这个表情羞涩,面相憨厚的草原汉子,刘郎君就琢磨出些味道来了

轲比能全家都死透透了,就剩下这个若洛阿六,还能成为部族大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既然对方是个明白人,刘良自然也就乐意把话挑明了说

“若洛阿六首领,我也不瞒你,前些日子,桥山那边传来捷报,姜将军已经攻破桥山,顺着秦直道向长安而去。”

他把下巴抬了抬,示意外头

“所以这一次运了这么多物资过来,其实主要就是给姜将军送过去的。”

阵上的事情,刘良不懂。

姜维孤军深入关中是不是太过冒险,刘良也不懂。

他只知道大军一旦翻过了桥山,进入关中,补给有可能不易,所以物资自然就要准备得充足一些。

自从九原故地勉强稳定下来,刘良就开始积极与后方恢复联系。

不是再次通过大漠,而是从高阙沿着大河南下,经过灵武谷,到达前汉所设的廉县(即银川一带)。

过了廉县继续往南,过了北地郡的旧日郡治富平(即青铜峡市附近),那就好说了。

因为过了富平,沿途有两汉所设置的关塞残址。

沿着大河两岸,跟着关塞残址一直走,就可以到达安定郡塞外故地。

安定郡塞外故地的大河边上,这些年有一个匈奴部族经常在那里放牧。

这个部族的前一任匈奴大人叫胡薄居姿职,后来在北地郡故地被司马懿所杀,差点几近灭族。

剩下的族人由匈奴大人的遗孀阏氏统领。

后来吧,打西边来了个色中饿鬼石苞,一切尽在不言中……

石苞大爽特爽之后,就给了阏氏指了一条明路。

让她的部族在凉州陇右与北方草原之间兼职个中间商,赚点中介费啥的。

至于为什么不像别的胡人部族那样,直接圈了一块草场放羊剪羊毛?

人家就乐意游牧怎么啦?

游牧嘛,逐水而居,所以跑得远一点也很正常对不对?

比如说跑到廉县看看风景啊什么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